镜头里的“收获”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电教中心 毛小雷
四月的南京阳光和煦,绿荫覆城,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联合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主办了一期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制作培训班,我也有幸参加了这场培训活动,感触颇深,收获满满。
11日上午,在南京市外国语学校报告厅,本次活动如期开始。活动伊始,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代表市教育局为本次活动致辞并祝愿与会学员们能有较大的收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无锡教育电视台许益超台长随后作了简短精辟的报告。
在随后的培训中,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梁飞教授从拍摄器材的选择到镜头画面的应用,细致详实的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导演微电影。江苏卫视国家一级导演方庆昭教授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列举出典型的事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述了电视镜头组接技巧与电视导播。南京市九龙中学汤治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如何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来进行校园影视剧本创作。每位学员都从中获益匪浅。
担纲这次培训主要任务的是著名校园电视制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学校的张洪亮老师,张老师把平时在校园影视创作中累积的经验通过对作品分析的方式一一和我们进行了分享。这种形象直观的培训方式把理论性内容剖析的更为透彻,变得简单易学,更好上手,
我就此选择其中的几点谈谈。
1.拍摄。通过张老师引用的作品分析中,使我了解到,在平时的拍摄时不能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仅仅是记录现场的情况,要利用镜头,充分表现镜头语言的张力,使得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要把思想、感情融入到镜中去,这样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视觉上的冲击力。
2.转场。我平时在拍摄视频以及后期制作时,总是喜欢用类似于淡入淡出,或者是各种风格的花哨转场,硬生生地把视频做成了幻灯片风格,自己还浑然不知,既无创意,而且还破坏了整部视频的美感,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说就是把微电影制作成了婚礼录像。在培训时,张老师对此重点提到了画面转场时一定要硬切,可以通过主体出入画面,声音,动作,加入空镜头等方式转场,通过实践证明,画面硬切抑或是有创意的转场无论是对剧情的表达还是视觉效果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3.组接。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后期的组接还必须遵循那么多的规律:自然规律,美学规律,生活逻辑,思维发展规律等等,特别要提到的就是轴线规律。在张老师分析某部作品时重点提到了画面间的相互联系,时间,色彩,方向,事理,同轴等都要注意,不能出现跳轴现象。我平时在这方面注意得不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作品中人物在画面中朝一个方向行进,到了下一个画面就变成朝另一个方向行进了,很明显的是组接时的跳轴现象。
4.手机摄影。张洪亮老师在讲座中特意把手机拍摄单独划分出来,重点阐述。在张老师讲述手机拍摄技巧时,在场所有学员在这都听得津津有味。殊不知,手机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而且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摄影摄像工具,能充分利用手机拍摄,充分挖掘手机摄影摄像的深层技术技巧,不仅仅能够抓住突发事件的抓拍或者是灵感再现都具有现实意义。张老师从取景的角度,白平衡的调节,闪光灯的运用,后期的滤镜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指导。平时自认为拍摄技术不错,可是出来的作品就是不尽人意。听了张老师的讲座后,如同醍醐灌顶,原来好的作品不仅仅靠好的设备,更需要用心地取景,包括后期的制作都很重要。
13日,全体学员去了玄武湖实战拍摄,制作视频。 在此过程中,学员们把这几天学到技术知识付诸于实践,有拍风景的,有拍微电影的。第二天张老师挑选出一部分作品再次进行分析,学员们再次从中找到了不足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也把培训中的感悟用到了实战中,自我感觉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画面的色彩、层次感都较以前有了大大的进步!还把自己当天的拍摄的几张作品发到了学校的微信群中,引来了大批的围观者,纷纷点赞。
从前期的剧本创作,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中途加入的实践活动,四天的系统培训下来对每一位学员来说,在校园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上莫不是一次质的飞跃。由衷地感谢这次的主办方,希望还有类似这样的活动,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