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艺术,别样校园
高淳区东坝中心小学 刘雁农 郑盼
4月11日–4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制作培训班。本次4天的培训采用专家授课、研讨观摩、实战演练的教学模式,以小组形式进行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电视画面语言运用与镜头组接;2.电视导播的艺术创作;3.校园记录片创作与赏析;4.微电影制作与赏析;5.拍摄编辑实战训练;6.校园电视台参观。短短四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也对校园电视以及微电影的拍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首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梁飞教授为大家带来《微电影的导演与镜头画面的应用》,他通过平时授课中的案例以及问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史、校园微电影导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使我们了解微电影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一种注重数字指标的教学,同时如果一味高屋建瓴、下临无地,不按流程进行导演创作,会使我们的微电影影片画质粗糙,并且与想象甚远。一个上午精彩的讲座,让作为刚刚接触微电影的我在脑中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概念,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
而江苏卫视国家一级导演方庆昭教授与南京市九龙中学汤治老师则从《电视镜头组接技巧与电视导播》与《创作分享——讲好校园里故事》两方面和大家探讨分享。以前看电视只关注了节目内容及嘉宾,聆听完方教授的分享之后,才明白一个节目包括一个微电影,背后制作的团队不论是技术还是人力,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一个根本”“三个意识”“五条法则”是方教授讲座的核心,虽然我们不是电视人,正所谓不同行当有不同技巧,但是不管是做电视节目还是拍摄校园纪录片,营造兴趣点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初衷。如果说梁教授与方教授是从理论入手,那汤老师则是影片教学。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校园故事发生,能不能够发现与想象?如何能够有效体现?想必是我们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汤老师微电影的创意和独特视角也让我们眼前一亮,也十分期待我们在日后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本次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著名校园电视制作人张洪亮老师,也是我们本次培训的主讲老师,通过展示作品、分析影片、自由拍摄等环节,向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幽默、风趣的点评也不时使得在场老师笑声连连,使我感觉完全是可以和微电影媲美的真人秀了!而张老师的作品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让人看得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用手机记录下美景。如果说张老师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授课老师,那第三天的实战拍摄必定是我印象最深的培训科目了。我们取景的地点是风景优美的情侣园,拍什么情景?取景在哪?用什么器材?都成了我们犯难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与决定,我们取景在了一条优美的长廊,通过南京茶余饭后经常讨论的“南京的春天”作为切入点话题进行了拍摄。作为第一次拍摄的业余演员,NG必不可少,哄笑嬉闹中,大家的默契也越来越好,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景与事的拍摄。如果说要呈现一部优秀的作品,后期制作的功夫也不能马虎,下午我们来到南京市电教馆,在电教馆赵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通过premiere软件进行了后期的编辑。三个小时,我们通过剪辑、选音乐、配音以及添加字幕完成了我们只有短短2分钟的作品,也深深感受到拍摄校园微电影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过程虽然辛苦,但却对我大有裨益。
在我们即将离开南外的最后一天,我们有幸参观了南外的校园电视台,也领略到名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应该是作为老师始终追求的目标,这点在南外的操场、教室、亦或是走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次培训旨在培养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校园微电影的教育资源创作水平,但是四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工作在校园,除了夯实我们的技术水平,更多的应该是与生为伴,走进学生心灵,去发现校园的点点滴滴,从孩子内心出发,一部好的校园微电影应该是技术与情感的相结合,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又是一次全新的认识!